30.4.07

[供稿]成人化与分级制

首先,需要在这里注明,该文乃为杂志供稿所用,请忽任意转载

刊发于《大众网络》报,初稿鄙人,修订为祭司兄;另有原始未修正版本,等整理出来再发


成人?成人!成人……

子牙:北京海淀检察院有位检察官在针对目前越来越多的未成年人犯罪案件时这样说过:网络游戏、网络聊天过程中,虚拟的人物可以不受法律和道德的规范,未成年人的心理随意性被无限放大。网络游戏中的暴力文化对未成年人影响尤为深刻。枪战、暗杀、绑架、武功打斗、帮派行会、有组织犯罪等,都会对缺乏自我控制能力的青少年产生误导,使他们在现实中做出各种暴力行为,导致暴力犯罪。网站中的色情内容,更是对喜欢模仿的青少年产生直接的不良影响。

虽说我们这群玩网络游戏的人觉得这位检察官的话可能有些夸张,至少,我们在上网、玩网游的时侯并不会把游戏中的东西带到现实中来。但是,不要忘了,我们是成年人,即便在我们年幼的时侯,我们也是家教森严,并不容易因此走上歪路。这个社会上还有很多家庭里的父母在为生活奔波无力管教孩子,这群未定性的孩子根本没有完整的世界观和价值观,也没有人管教、告诉他们什么是正确的,那么,极有可能因为一些诱因,就把他们引上犯罪道路。而影视、游戏等作为未成年人娱乐生活的重要部分,则更应当担负起这一社会责任。可是那些无良的制片人、运营商却老是为了迎合观众或玩家的猎奇心理,标榜成人,把作品做得很是暴力、血腥,而性或性暗示早已经成为影视作品或网络游戏必不可少的部分,这样的作品,对未成年人并不成熟的心智造成的冲击该有多大?而那些关于思想诱导的作品则早已成为文化侵略的一部分隐藏在作品中,对于没有成熟世界观的孩子造成的影响那更是不可估量。但是,很可惜,目前我们并没有对这些东西作出限制,所以导致影视、游戏等娱乐作品在成人定义上的混乱。所以,我认为,我们应当针对这一混乱的局面制定出一个切实可行的标准。我们本期的专题,就是结合这些现状,进行分析,点评,指出哪些是属于成人范畴,并且根据我们的经验暂时制定一个标准以供大家参考。当然,我们不敢说我们这个标准有多正确、专业,要让大家接受,只要有人能给我们提出意见或者批驳我们的观点,那么,我们的目的就达到了。

而我们也有一个误区,只要一提到成人,虽说大家都明白成人哪能单指色情,但就是不自觉地要和色情挂上勾,而别有用心的就会兴味盎然,正派点的也会嗤之以鼻。实际上,成人是一个没有褒贬的中性词,成人标准是一个观众或玩家自我保护的选择标准。因此,大家以后千万不要谈“成人”色变,客观地针对自己的需要来选择不同等级的成人作品才是王道。

  引言

成人游戏、成人动画、成人……“成人”这一脱胎于成年人的短语近年常被人作为形容词使用并提及,然而成人游戏等却并不若成年人一般,普遍以年龄作为其划分标准(当然也有心理学论点以心理成熟作为其标志),究竟何谓成人级,众说纷纭,至今没有一个标准的定论。
这里,就从所谓成人游戏说开去,稍稍列举几个在关于成人游戏的定义上颇为具有代表性、颇具争议的观点。

大家眼中的成人游戏

  观点1,成人游戏就是色情游戏

邻国日本,有着为世界共知的相当发达的游戏产业。发达的游戏业再与其独特的文化结合,诞生了相当数量专门以娱乐成年人为目的游戏软件公司,这些公司所生产出标有18禁字样的游戏就是不折不扣的色情游戏。
回顾当年,《电车之狼》同《尾行》等等标榜着18禁,悄然利用各种途径侵入我国,在部分玩家中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这些游戏,无论是从画面,还是从内容上来说,都是不折不扣的色情化。
由于这些游戏在发行之初,就界定了其用户是18岁以上的成年人,因此这些游戏理所当然就被冠以了成人游戏的头衔。
而EA出品《模拟人生》这样的游戏,也涉及到了情色方面的话题,很多人认为,这也应该属于成人游戏。

  观点2,虚拟角色衣着暴露的就是成人游戏

不要说什么是时尚,什么是潮流。

过于暴露的衣着对于成年人来说都是一种不小的诱惑,对定力明显不足的孩子们无疑更具杀伤力。

青春期的未成年人好奇心总是相当大的,这些衣着暴露的游戏对他们造成的心理潜意识影响,绝对不会弱于单纯的18禁游戏。

正是由于这样游走于正常与色情游戏间的隐蔽性,危害性更甚于那些打上18禁标记的色情游戏,因此游戏人物等穿着暴露的游戏也应该划归于成人游戏,对其进行限制。

  观点3,血块和残肢属于成人范畴

  不知道是对于未知的恐惧,还是对于血的一种莫名的情愫,恐怖/杀戮游戏逐渐流传开来,此类游戏最大的特征可能就是四处飞溅的血色、四处翻滚的残肢,这样的游戏对未成年人来说,有何正面的益处?接受过度的恐怖体验会对未成年人略显稚嫩的心理将会造成怎样的后果,此类游戏就难辞其咎,算成人游戏也不为过。
同样,一些游戏等娱乐产品充斥着大量的黑社会、流氓以及犯罪团伙的黑话、动作、习惯等也同样容易被未成年人们在不知不觉中进行模仿,在成长道路上留下不良的习惯,甚至有可能被引入歧途,因而带着明显的黑社会气氛的游戏也不应被忽略于成人游戏圈外。

  说了那么些他家之言,总结一下上述几个观点,是否觉得左也不是,右也不是,似乎遍地都是成人游戏,什么游戏都不缺成年人成分,哪个游戏都不可避免地要受限。如果是套用这些标准,除了游戏之外,相当多的动漫、影视作品这些同属娱乐类的产品未成年人都不能去触碰,难道果真如此吗?

怎么才符合“成人级”标准

  1. 成人标准的一般表现形式

综合上述的那些观点,可见情色、裸露、暴力、血腥、反社会、黑社会等,无论多寡,都应归属成人范畴!
先行于游戏的电视电影中,凶杀、暴力、情色,早已见怪不怪,一部《红蜘蛛》就囊括了上述种种,电台里播放时也未见任何的警示,而其他略带有暴力、情色的电视节目已经司空见惯了,但在这样的大势所趋下,纵然是不愿意,但也不得不面对未成年人“早熟”的社会变化。而早年可以适用的成人游戏划分标准必须也一定要根据当下潮流而作出修正更改。

回过头来,我们看看最近相当火爆的一个网络话题——央视停播《虹猫蓝兔》,为何这里要说到这个话题呢?业内俗话说,动漫游戏不分家,而日本大量的游戏改编动漫,动漫介入游戏的成功实例也可做辅证,网游RO的动漫化,更足可证明两者间有其相当紧密的联系与共通点。而对成人化的认识与定义,两者也可相互借用。

可以说作为一部在央视播放的动画作品,《虹蓝》的知名度相当之大,同时却也带来了诸多批评意见,而停播更把此事件拉向了最高潮。

但将其同电视台里曾经或正在火热播放的电视剧相比,似乎《虹蓝》的成人元素是小巫见大巫吧!某位网友将《虹蓝》与一些在电台播放里绝口不提是否少儿适宜的影视作品做的比较:《虹猫蓝兔》里是有一些打打杀杀,但是《三国演义》、《水浒传》里不是几乎每集都是?!特别是《水浒传》,里面的潘金莲和西门庆不更是色情?武松把他俩的头砍下来祭拜他哥时,不更恐怖?不是更血腥?两颗血淋淋的人头出现在我们这些儿童面前时,不比虹猫蓝兔里面的画面更令人毛骨悚然?既然你们反对虹猫蓝兔,说是里面有色情、暴力、脏口,那水浒传里的梁山好汉不个个都说脏口,里面不更多色情,更多打打杀杀和暴力?

其实说到这,相信大家都觉得很矛盾。没错,我们在小的时侯,就对《三国演义》、《水浒传》等名著耳熟能详,里面一言不合便杀人的事情似乎也不少见,那么,我们又凭什么厚此薄彼,对《虹蓝》诟病,而对三国、水浒视而不见呢?似乎逻辑上是这么回事。但是不要忘了,类似《三国演义》、《水浒传》等小说,是有一定历史、文化背景的,而且里面很显然是描写的成人世界。而《虹蓝》则是一个架空的世界,没有任何历史、文化背景,里面的主角全是Q版动物,这是很明显的儿童影片。因此,用给儿童看的动画片来构架成人世界,使儿童在不知不觉中,过早接触成人世界,这才是禁播的主要原因。须知,未成年人由于年龄和阅历的限制,不可避免地容易受到误导,如果连给儿童看的动画片所构架的都是这样一个世界的话,那这个动画片不禁才有些奇怪了。同理,日本动画片《蜡笔小新》里面的小新,作为一个无恶不作的小鬼,搬到影片上,确实很搞笑,各位成年人不妨试想一下,如果你有这样一个孩子你会如何?据笔者所知,受小新的影响,已经有一些小孩子在现实中开始模仿了,这不得不给我们敲响警钟。

  2. 划分成人级标准的社会含义

纵然是不愿意,但也不得不面对未成年人“早熟”的社会变化。适度少量的话语行为,已经成为社会的共识并得到普遍默认。而我们成人标准的划分必须也一定对此类现像作出相适应的反应。

在电脑网络兴起之前,最初被普遍接受并采用的娱乐手段就是电视,乃至今日,无论网络与电脑的功能多么先进,依旧还未能取代电视在大部分国人日常生活中的地位。现在,每当七八点的黄金时段,打开电视机,多数频道都会播放当期重头的电视剧,而这些电视剧,无论是题材、情节、拍摄手法,无一不是由成年人完成的,这样的出处必然使得电视剧中多少带有些“成人”的意味;再者说来,不知是题材缺成可新,还是猎奇心,总之,暴力血腥的场面越来越严重——前几年就有一系列用近似记时手法拍摄的真实案件重演的电视连续剧可以称得上是一种代表;而相当多的言情剧中不少的激情片断也不时提醒着人们,这也是成人向。

正是因为这些电视剧的影响,很多未成年人的偶像已从当初的白雪公主、王子等极剧浪漫色彩的角色演变到浩南、山鸡等黑社会份子,而追星族则算比较正常的爱好了。这一现象虽然不能完全归纠于电影、电视,但是,作为信息主要传播渠道,电影、电视难辞其纠。如果从精神角度来说,其实情色还算稍好的,血腥、暴力、黑社会、反社会,这些会严重影响未成年人的影视作品,极大地困扰着未成年人的成长,也为其树立正确的是非观起到了非常大的混乱作用,这是我们不得不警觉的。而作为与影视作品共分娱乐江山的网络游戏,同样也面临这样的问题。试想,一款游戏里面邪恶老是战胜正义或动不动就是碎肢残体,对未成年人的影响会有多大,相信大家不会意识不到。所以,哪些是未成年人可以看的可以玩的,哪些是未成年人不该看不该玩的,必须有个明确标准。

  3.为什么我们要给成人分级
I.业内人士看成人

徐宥箴(前《梦幻西游》主策划):我认为目前国内“成人游戏”多是因为其产品的原因,包含不适合青少年娱乐的内容,所以不允许其对未成年人开放,但目前缺乏对其具体的管制措施。

而由于一些旧的掩饰习惯,“成人XX”变得多包含一些色情、性的成分,在青少年的一些好奇心下,反变成一些公司欺骗玩家的手段。

我觉得游戏公司利用这些误导,短时间可能吸引更多点的眼球,但由于错误的表达了自己的游戏,导致吸引来的用户并非是实际适合自己产品的用户;而真正适合自己产品的用户,却因为误会或对低级宣传的厌恶而没有选该游戏。对于稍微好点的游戏,这种宣传是不理智的。事实上我也没有发现哪个游戏主宣传点是“成人游戏”结果大成功了的。

成人游戏因为其不少弊端,虽然可以面对成人开放,但我认为应该加重对其的税收,并对一些多绿色内容的、多健康内容的多益游戏做优惠措施及扶持,以帮助游戏行业健康和谐的发展。我认为,这些优惠措施,应该是其产品推出获得广大用户高比例的认同其绿色健康的情况下,接受公众监督的,这样才不会有公司投机取巧。

一边棍子一边糖,这个行业才会得到好的引导,而免得让某些公司不以为耻反以为荣的打着“成人”的幌子,欺骗玩家的好奇心。

徐宥箴从他的专业角度阐述了成人游戏对青少年以及游戏运营商的的影响。实际上,标榜成人是一把双刃剑,伤人也伤己,谁也在中间得不了好处。《A3》实际上就非常能说明问题,当初《A3》在上市之前,借成人游戏来炒作,一时间几乎是所有玩家都在期待这款游戏,火得不得了,结果刚一上市,就被无数玩家责难,《A3》也迅速死掉,这便是前车之鉴。

    II.运营商为什么要炒作成人

论起网络游戏,就不得不提到韩国,正是韩国出品的《传奇》网游,真正打开了宽带时代网络游戏的成功典范,进而引得无数网络游戏公司竞相崛起,令网游的世界从此绚烂多姿。然而,要说网游类的运营商自己标的所谓“分级制度”,那只能用一个“乱”字来形容。

在纷多的网游中却也存在着打着成人游戏标签的作品,从《A3》到《欲望之门》,再到《Shaiya》,都纷纷打着成人游戏的旗号,着实吸引了不少眼球。然而,这些游戏果真是成人游戏吗?[图A3、神泣]如果用《传奇》同它们进行比较,所能得出的结果必然是——除了画面更为绚丽,人物模型塑造得更为传神逼真,但也仅是与《天堂II》相同级数的,而《天堂II》并没有将之作为一个特色而进行广为宣传,其他方面也并不存在着什么所谓的成人化内容,难道说将画面营造得美丽,将人物描绘得拟真,也是一种成人的过错?若说它们算成人游戏,那么眼下红火的网游哪个能不算呢?《WOW》、《SUN》、《激战》……谁又能逃出“成人游戏”这一顶帽子呢?而且可以相当认真的说,国内并没有一个类似于日本18禁标准一般的成人游戏的正式运营与存在。

其实这是一个很矛盾的问题。我们如果说这些游戏仅是借用成人游戏概念来炒作,那么,他便不是成人游戏。但是,这些游戏又真的是可以不受限制给未成年人玩的么?《A3》中的血色四现,《欲望之门》中直面性问题,《神泣》中的性感暴露,这些是可以给未成年人接受的么?所以,这些游戏其实自我标榜成人游戏也不算错,只是他们的用意有些不太光明而已。笔者记得有句形容目前的娱乐节目的话:“戏不够,性来凑”,目前的娱乐节目不仅是影视、游戏,甚至连晚会之类的节目,都在拿性来凑戏,可以说这是一个已经用滥的概念,这些厂商为了吸引人气,动不动就标榜成人,实际上是想借大众对成人错误的理解来达到短期内集聚人气的效果。那么,在这样的矛盾环境中,我们究竟如何去判别一个作品是否成人呢?自然不能以运营商所说的为准,我们且先打住,看看下面的例子:

与这样“无中生有”的高调做法不同的是,有些网络游戏中包含的成人化因素却在悄然流传着。越来越多的网游中,正推广着一种情侣式的设定——男女携手游戏,或能增加攻击,或能获得其他特定道具的使用权限等等,而早年流行的网游《大话西游》中的生孩子系统,更是规定了男女双方需在同床共枕多少小时才能达成,依笔者所观,这才是“真材实料”的成人元素。但是,如果单凭结婚系统或爱情系统来定义,又有些一棍子打死的感觉。虽说情爱、结婚等是不能让未成年人过早触及,但是,随着目前未成年人接触成人世界的途径越来越多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堵不如疏。所以,如果在游戏中,爱情系统只要不下流、淫秽,能够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爱情观,我们不妨也将其归结到未成年人可以接受的非成人范围内。不过目前市面上似乎还没有符合该定义的作品,就连Q版风格的RO在结婚系统中也需要大量金钱和奢侈品,这自然与树立正确爱情观这一定义相违背。既然如此,我们不妨跳过这一矛盾的循环中,这个问题可不是一时半会说得明白的。我们不如来看看成人的其他范畴

    III.成人标准的定义

说到这里,我们不妨再回过头来《虹蓝》。

“扑克、骰子、牌九可是样样精通。”“啊?谋杀亲夫啊!” “反啦反啦,老婆打老公啦!” “我不会伤了你,只要你答应做我老婆!”“蓝兔,我的美人儿,娘子!美人儿,你的夫君来了!”“哼,老娘才不会上当呢”……
这样的动画片,你能给你的孩子看吗?

在这样充斥着大量成人世界的语言的动画片中,我们怎么去相信这是一部给未成年人观看的影片?就像前面提到的小新一样,如果这些台词影响到未成年人,那些小孩子恐怕根本无法理解这些台词的意义,纯属觉得好玩模仿这些台词的话,试想一下,几个几岁大的孩子在一起玩耍,动不动就以“老公”、“老婆”来称呼,或者模仿那些下流动作调戏玩伴,该是一件多么恐怖的事?[虹蓝]

综上所述,我们在给一个作品下成人定义的时侯,不能简单地以是否色情或暴力来划分。而是应该以色情、暴力、血腥、社会影响、是非观、价值观等多方面来进行考评。比如前面提到的《三国演义》、《水浒传》等一言不合提刀杀人,或江湖豪侠无所事是、不事生产天下金银任我取等带有错误人生观的作品,我们应将其归为成人类。还有某些作品中,反人类、反社会等概念被人为扭曲,偷换概念和逻辑,将反面人物刻画得超过正面人物等,也应算作成人作品。而前面提到的黑社会题材,以《蛊惑仔》系列影响最大,里面最突出的是将义气这个概念偷换,将君子之义和匹夫之义互换,而且淡化了其对社会的影响,无处不在宣扬好勇斗狠,这类,自然也逃不掉成人限制。不过目前暂时还没有网游敢明目张胆地宣扬黑社会,不过这也应该让我们引起警觉了。有一款经典单机游戏《侠盗车手》,相信老玩家不会陌生。这款游戏由于视角原因,致使暴力和血腥没有太大的视觉冲击,而且中间也没有什么色情镜头,大家在玩的时侯,没人会将其当作成人游戏。但实际上,这款游戏在美国是被评为M级的成人游戏。主角在里面可以随意打劫,抢劫行人、过路车辆、银行等,甚至可以抢劫警车,与警察火拼,而游戏每一关的任务各有不同,但是都有着一个共通点,那就是如何躲避警察的追捕,这样的游戏,不是成人又是什么?而在前两年,CS也被归作了成人游戏。按照我们以上的观点来看,CS自然应该当作成人游戏,但是就在CS被称为成人游戏时,无数CS玩家批驳这一观点,认为污辱了他们,实际上,按照严格的成人分级制度来分类、分级,我们不难看出,成人仅仅是一个带有一定限制的中性词,并非贬义,所以,引导正确的成人导向,也是当务之急。

什么是成人?我们不妨将前面所阐述的以一句话来概括:必须具有成人完整的世界观、人生观、是非观和价值观才能使用的作品,一切会对未成年人树立健康的世界观、人生观、是非观和价值观造成负面影响甚至扭曲的,归为成人类。那么,这个标准是什么?我们还是先来看看已有的分级制度。

  分级制度

  1.国外电影、游戏已然完善的分级制度

在国外,分级制度最早由1922年成立的“美国电影协会”(MPAA)制定,按照影片中裸体、性爱以及暴力粗口的有无、多寡与轻重来划分。分级制度曾在1970年和1990年经过两次修改。但这个分级制度不具有法律效力,仅仅是对观众的自我保护起一个提示作用。
目前美国使用的分级制度一共分为5档——[图系列I]

  G级:大众级,适合所有年龄段的人观看——该级别的影片没有裸体、性爱场面,吸毒和暴力场面非常少。对话也是日常生活中可以经常接触到的。
  PG级:普通级,有些镜头可能让而用产生不适感.辅导级,一些内容可能不适合儿童观看——该级别的电影基本没有性爱、吸毒和裸体场面,即使有时间也很短,此外,恐怖和暴力场面不会超出适度的范围。
  PG-13级:普通级,但不适于13岁以下儿童.特别辅导级,13岁以下儿童尤其要有父母陪同观看——该级别的电影没有粗野的持续暴力镜头,一般没有裸体镜头,有时会有吸毒镜头和脏话。
  R级: 限制级,17岁以下必须由父母或者监护陪伴才能观看。17岁以下观众要求有父母或承认陪同观看——该级别的影片包含成人内容,里面有较多的性爱、暴力、吸毒等场面和脏话;
  NC-17级: 17岁或者以下不可观看——该级别的影片被定为成人影片。影片中有清楚的性爱场面,大量的吸毒或暴力镜头以及脏话等。

如果说由于东西方文化的差异,其中相当多的分级标准与东方人的道德标准大相径庭的,那么我们来看一下香港分级制度吧。

在香港,将影片统划为三大级别,其中II级又细分为两档:第Ⅰ级、第IIA级、第IIB级与第VI级,从内容上来说,除了第VI级硬性要求18岁以上即成年人方可观看,其他的级别并没有做出年龄要求,是以内容和处理手法上的适宜度来划分——同时将恐怖内容作为一个重要标志引入其中。

1994年,娱乐软件分级部门(ESRB)成立,同时根据MPAA的电影分级制度制定出游戏分级制度。这个分级制度包含两个部分:一个部分是位于游戏包装正面的等级标志,用来标记游戏适合的年龄段,C、E、新制定的E10、T、M、A、审核中的RP待定级;另一部分是位于游戏包装背面的内容描述,用特定的词组描述了游戏画面所涉及的内容,如暴力、血腥、饮酒、赌博以及游戏中人物对话是否粗俗等。[图系列II]

在分级上,与电影的考核内容相差不大,但主要是由于其两者表现形式的不同,而审核上的细节有所变更,而游戏的风格也作为了一个审核点。

有了分级制度,在美国的各个游戏都按照自己被划分的等级来做相应的市场规划,同样取得了不俗的销售与口碑——M级的《侠盗猎车手》GTA系列过4500万。同时,有调查显示,大部分美国家长也ESRB的分级审核感到满意,而未成年人也能在此分级下接受保护与警示。相比之下国内混乱的游戏市场急需一个像这样的分级制度来监管。

  2.符合中国国情的成人分级标准

成人字眼乱用的根源是没有妥善的分级制度,那么,针对目前国内混乱的成人游戏情况,我们结合美国和香港地区的分级制度,暂拟一个适合国情的分级制度。

在建立分级制度前我们首先应该明确的是成人级的定义并非一成不变,应视当前时代下整个社会的认知水平而不断改变的。而超出当前时代未成年人普遍认知度的事物中,带有明显成人化倾向的以及有这方面暗示的,皆应可以算做成人因素——比如游戏影视作品中对于情色的过当描写;而超出未成年人心理承受能力的诸如恐怖内容等,同样也不应放纵其自由,应当进行监管限制。详细一点来说“暴力、性、反社会行为、言语、思想以及心理承受力”这些包含在作品内的因素都必须进行综合考量审核才能得出一个准确的定义。

再者对各类游戏动漫影视作品的分级审核不应让各个发行运行公司自行来进行,而需要的是效仿国外采用的普遍方式——一个由各行业内主要公司为主,专业人士牵头成立的独立组织来进行审核批准。

  分级审核的着力点应该有以下几个方面:
  暴力——作品内血腥程度,是否带有大量黑社会倾向的行为
  性——是否有不恰当,不适宜的情色内容,是否有暗示性的暴露场面描写
  语言——指粗口脏话的出现率是否频繁,或者其攻击程度是否过于犀利
  思想——是否相当深奥隐讳,并且相当沉重
  氛围——是否有着刻意渲染的恐怖等压抑的气氛,该项目内包括对用户使用时心理承受压力的鉴定

根据这五点的不同表现,进而把游戏、动漫、影视作品划归至相应的等级,其初步审核结果也可根据社会共识程度进行细节化调整。

  普遍级:普遍适用于任何年龄层,没有过当的言语,行为描写
  (此级游戏诸如泡泡堂、雷曼系列;电影有憨豆先生)
  少年级:限制12岁以上未成年人,该类作品内可能含有一些已经被普遍接受并不会对未成年人将来的发展造成心理影响的内容。建议:类似低频率出现“脱线”、“笨蛋”、“白痴”等早被熟悉的轻度发泄性粗口
  指导级:下分两类,其一为需16岁以上未成年人在家长陪同使用(指导II级),另一类则是12-16岁需陪同指导使用,16岁以上可适度独自观看或使用(指导I级);该级别下可能含有部分深刻的内容。
  (鉴于电影星战前传曾有吓哭小孩子的相关报道,可归为指导I级;多数网络游戏都可适用此等级的规定,详细归属I II级待定)
  限制级:该作品含有不适用于未成年人使用的内容,此级需详细标注其内容成分。其不适应性可包括心理压力、语言、暴力血腥、情色、观点导向等任一方面或几方面的混合

(寂静岭的游戏与电影,由于有着过于沉重的内容与惊悚的描写,不适合未成年人,电视连续剧《红蜘蛛》同样由于其包含的色情暴力犯罪等不健康内容出现过于频繁,应划分至此类,游戏中《英雄萨姆》等过度血腥的应限为此类,而类似《提督之决断》等严重危害青少年正确爱国主义思想等观点的,如不能禁掉,也应属此类)

其实,在众多的作品中,无论是影视也好,游戏也罢,不是仅仅分个成人等级就完事了,而应该大家自觉去执行,这个分级制度是用户自我保护的一个手段,如果每个用户都能自觉地选择适合自己年龄层的作品来娱乐,这个分级制度才会显得有意义。要不然又闹出像十多年前的《八仙过海》没人看,换个《七个男人和一个女人的故事》引来无数人观看的笑话来,这个分级制度又有何意义?而且就笔者个人而言,某些反社会作品其实根本不需要分级,应当直接禁掉,这类作品中,《提督之决断》、《色情版红楼梦》、《少女版三国志》等首当其冲,这些游戏,即便成人玩了,又有何益?即便是成人玩了,心志不坚毅者,依然会被其中的内容扭曲。

  尾声

据悉,在《虹蓝》风波还未平息时,3月4日下午在央视播映的《COWBOY BEBOP》的剧场动画也横遭批评,但根据笔者所了解,COWBOY本就是一部面向成人的动画作品,在划分上将作为指导II来进行。并将此执行下去,让家长可以准确知晓是否合适自己的孩子观赏使用。

成人(游戏、动漫、电影)分级,事在必行,不能再让我们的孩子过早地接受成年人的东西了,分级制度需要大家努力,我们在这里,只能起个牵头作用,分级制度需要无数人来推广、执行,需要更多人有意识地来规范成人(游戏、动漫、电影)市场,抵制胡乱套用成人概念。

成人分级虽说事在必行,但因其无法具有法律效力,甚至跟一些商家的运营概念相违背,从而可能会使一些商家会抵触这一制度,得不到全面推广。其实,说到底,无论影视也好,游戏也好,成人分级,其实点出一个全民遵守的行业标准,我们无法强制任何人来接受,也不可能指责谁不执行便是没道德。这个分级制度,只有通过无数人长时间的努力,进行潜移默化地影响大众和厂商,或者是像美国那样执行严格的分级制度,哪些产品是给哪些人使用的,能给商家和大众带来实质好处,并在执行过程中,逐步完善,才能将分级制度变得真正实用和有意义。

子牙:作为媒体来说,引领舆论导向是我们的行业准则,我们既然看到了这一发展趋势,那么我们就有义务反复强调,将玩家的思路往正确路上引导。而不是一味迎合低级趣味,这也成人那也成人。同时,我也希望更多的媒体参与进来,利用我们的媒体公信力,来对这一新生标准造势,让更多人在这一标准中获得更多健康实惠。
  

20.4.07

质疑声:新世界七大奇迹?

昨天在Q群里看到这么一条消息,大意就是说什么要评选世界新七大奇迹,有日本古寺在其中,并且希望广大"有志"的中国民众奋勇投票

后大意得查了一下,这还是被CNN播报过的新闻,不过那是去年11月前的新闻呢

http://club.pchome.net/topic_1_15_1157109__.html

而近期这则消息又在广泛流传着

姑且不论此评选的必要性,以及其操作方的资质-据说是某基金会,而非通常我们以为的联合国等官方机构,也罢,认为国外在这方面比较开放

不过就其网络评选投票的方式来看,颇有可讨性,就目前来说,任何网络乃至短信投票方式都不可避免的出现相当比例的假票,说是01年就开始的投票,历时近六年,而其中多少出现过阶段性,短时期内大流量的PV飚升

http://www.alexa.com/data/details/traffic_details?url=www.New7Wonders.com

详细内容可见alexa的记录与分析,在07年起,该站访问量大幅提高,3月内网站排名直线上升3K多,而05-06年却几乎未有访问量,相信06年末起到07年的访问提高原因是同CNN的报道以及之后各其他媒体"转载"分不开的,想来这个评选也是被人们在某种程度上认可的,但是,这又回到了刚才说过的一点,这样投票的可信价值有几分?重复投票率占多少?

静下来细想一下,其实这网站初衷应该是不错的,但个人认为使用的方法有驳此严肃的课题,并且对于在Q群论坛上被广为转载的扯上民族气节,民族喜好憎恶的"宣传广告",想说一句,大可不必,中国长城之名,并不是简单几票可以成就或抹杀的,而作为一个拥有历史,拥有世界奇迹的大国,多一些包容,多一些大气不好么?

近来人有些犯迷糊,文也顺手写来,不多做考虑,见谅


最后再说一句,中国,悠久的神韵,其奇迹也是世界的奇迹,当然,有空的人去投几票也未尝不可,但注意节制